半導體產業(yè)鏈全線爆發(fā)。
8月5日,士蘭微、立昂微、北方華創(chuàng)、通富微電、晶方科技等頭部半導體個股均放量漲停。沉寂了7個月的半導體真要“卷土重來”?
有分析指出,本輪大漲主要系市場熱炒“國產替代”概念,且半導體板塊整體估值性價比突出。
2019年以來,半導體行情圍繞國產化和景氣度兩條主線展開。2021年全球半導體景氣度高漲,明顯帶動板塊上漲。今年以來,行業(yè)周期下行致使景氣度下滑,體現為終端出貨減少、經銷商庫存較高、成熟制程的產能利用率開始下降等,半導體板塊跌幅居前,近期景氣度仍處于邊際下行。
與此同時,A股半導體產業(yè)鏈規(guī)模、市值還在不斷擴容。二季度以來,納芯微、長光華芯、華海清科、必易微和龍芯中科等多家半導體廠商陸續(xù)登陸科創(chuàng)板,匯成股份、路維光電、海光信息等半導體新股的IPO均已過會,不久將上市交易。
第一財經對比數據發(fā)現,隨著產業(yè)鏈擴容,A股半導體板塊總市值已超3.6萬億元,但營收、凈利規(guī)模較傳統行業(yè)相去甚遠,也不及近年高速發(fā)展的電動車和光伏產業(yè)。
A股半導體總市值3.6萬億
由于全球半導體景氣度下滑,令A股半導體板塊前7個月陰跌不止,中華半導體芯片指數年跌幅超20%。盡管板塊高估值明顯收斂,但伴隨A股半導體公司數量擴容,產業(yè)集群效益日益凸顯,半導體板塊總市值迅速增長。
數據顯示,半導體(長江)成份板塊共計138只個股,截至最新收盤日的總市值合計為3.6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比重的3.96%。
第一財經根據數據統計發(fā)現,目前深圳市共計386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為8.71萬億元,位居第一;杭州有207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2.88萬億元,位居次席。換言之,A股半導體產業(yè)總市值超過了除深圳外的絕大多數城市上市公司總市值。
作為半導體之城,上海擁有全國最成熟、規(guī)模最大、最完備的半導體產業(yè)鏈,半導體上市公司市值不斷增長,中芯國際(688981.SH)、中微公司、滬硅產業(yè)、盛美上海、格科微、復旦微電等頭部廠商陸續(xù)登陸科創(chuàng)板。截至目前,按申萬二級行業(yè)劃分,上海半導體公司共計27家,總市值合計1.23萬億元,占A股半導體總市值比重約30%,其中,中芯國際和韋爾股份市值達到千億元。
除了上述兩只個股,按照最新收盤市值,A股市場還有3只千億市值半導體股,分別是北方華創(chuàng)、紫光國微、三安光電,5家公司合計市值為8997.16億元。
今年以來,金融、地產等集中了大市值企業(yè)的傳統行業(yè)估值不斷收縮,這5家千億半導體股合計市值也已超過了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五糧液、招商銀行等頭部A股險資、銀行股。
中芯國際半導體產業(yè)鏈市值合計超6800億
K
線圖
特色數據
資金流向
公告
個股日歷
核心題材
最新價:43
漲跌額:-1.34
漲跌幅:-3.02%
成交量:54.0萬手
成交額:23.3億
換手率:2.79%
市盈率:29.87
總市值:3398億
查詢該股行情 實時資金流向 深度數據揭秘 進入中芯國際吧 中芯國際資金流
相關股票
- 康強電子(14.69 10.04%)
- 通富微電(20.64 10.02%)
- 大港股份(15.17 10.01%)
- 睿創(chuàng)微納(51.62 9.83%)
相關板塊
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2020年7月登陸科創(chuàng)板,成為科創(chuàng)板首家“摘U”企業(yè),也是全市場唯一總市值超3000億的半導體個股。目前,中芯國際已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五大晶圓代工廠,公司12英寸及8英寸晶圓產能均為國內第一,技術橫跨0.35微米至 14納米,擁有國內覆蓋最全的先進及成熟制程。
2022年一季度,中芯國際的營業(yè)收入約92.5%來自晶圓代工,7.5%來自光掩模制造及其他。按照晶圓尺寸劃分,報告期內,公司12英寸與8英寸的收入比約為2:1。
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國際的科創(chuàng)板投資圖譜仍在不斷擴大。科創(chuàng)數據研究中心的研報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半年末,中芯國際投資的芯朋微、金宏氣體、芯碁微裝、力芯微、滬硅產業(yè)、安集科技、正帆科技、格科微、東微半導、納芯微、東芯股份、華海清科、芯??萍?/a>、英集芯、唯捷創(chuàng)芯等15家半導體芯片企業(yè)已經實現科創(chuàng)板上市,總市值合計為3383.42億元。
截至最新收盤日,中芯國際股價報44.34元,總市值3504億元,即中芯國際投資的科創(chuàng)板半導體產業(yè)鏈市值已接近其自身市值,兩者合計超6800億元。
營收凈利規(guī)模遠不及電動車、光伏
我國是全球最大半導體進口國,但自身半導體產業(yè)起步較晚,技術先進程度、產能規(guī)模、人才培育等方方面面與歐美等國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因此,對比我國基建、銀行、地產、港口、貿易等行業(yè)板塊,半導體板塊的整體營收、凈利潤規(guī)模仍有很大差距。
記者統計數據發(fā)現,一季度,有237家A股上市公司的營收規(guī)模超過100億元,半導體公司僅有2家入圍——聞泰科技和中芯國際。有26家A股實現單季度千億元規(guī)模營收,主要集中在銀行、基建、煉化與貿易、港口物流等傳統行業(yè)。
而一季度,138只半導體個股合計實現營業(yè)收入1448.95億元,歸母凈利潤合計為161.64億元。
即便與同為近年才進入高速發(fā)展階段的光伏行業(yè)相比,半導體行業(yè)也相形見絀。一季度,78只光伏股中,有9只實現百億營收規(guī)模,主要集中在硅料、組件等環(huán)節(jié),板塊合計實現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332億元、242.3億元。
若與新能源汽車比較,半導體的營收凈利規(guī)模更小。一季度,59家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共計實現營收、凈利潤分別為6152.45億元、358.21億元。
一位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新能源講究規(guī)模效應。光伏上產能、堆規(guī)模的實現程度相對容易,強調降本增效。電動車的下游需求火熱,消費者接受度已經很高了,滲透率不斷提升。
“半導體產業(yè)的技術更密集,很多產品壁壘極高,不是光靠砸錢就能干得出,從技術開發(fā)到產品通過客戶驗證,進而體現到上市公司業(yè)績,周期長且不確定性較高。”他說,“今年以來,消費電子需求萎靡, MC價格已跌超一半,模擬芯片產品價格大部分也從高位跌去30%,存儲芯片也在跌。這些產品的經銷商都在想方設法降低庫存水平。反之,新能源帶動的IGBT、汽車芯片等則出現供不應求的態(tài)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