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超預期緊縮及輸入性通脹壓力對我國貨幣政策影響幾何,會否再次降準、降息,還會儲備哪些增量工具?2022年行將近半,下半年貨幣政策將如何實施牽動投資者神經。
專家表示,在通脹壓力可控、美聯儲加息周期外溢效應已過頂峰等因素作用下,下半年穩(wěn)健貨幣政策將繼續(xù)加大實施力度,調控空間充足,降準降息仍有可能,應對不確定性風險的增量工具有預案,將為穩(wěn)經濟和助企紓困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huán)境,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qū)間。
內外部因素掣肘減弱
政策空間足
展望下半年,內外部因素對貨幣政策的掣肘將有所減弱。業(yè)內人士表示,從國內看,物價有望保持溫和走勢;放眼海外,本輪美聯儲加息周期的外溢效應已過頂峰。綜合而言,我國貨幣政策調控空間充足,施策重點仍將聚焦穩(wěn)增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梁中華認為,雖然我國存在結構性的大宗商品漲價壓力,包括基建投資發(fā)力或逐步對工業(yè)品價格形成拉動、部分農產品供需結構偏緊等,但我國整體通脹壓力明顯可控。
“下半年物價有望保持溫和走勢,為貨幣政策調控提供空間。除支持小微企業(yè)等結構性政策繼續(xù)發(fā)力外,三季度降息、降準等總量型貨幣政策也有可能加大力度。”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
美聯儲即將召開6月議息會議,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美聯儲將加息50個基點。美聯儲進一步釋放政策收緊信號,會否對我國貨幣政策調控產生不利影響?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表示,下半年美聯儲貨幣緊縮措施難有超預期之舉,接近年末時可能逐步減弱。本輪美聯儲加息周期的外溢效應和沖擊已過頂峰。我國貨幣政策調控應更加聚焦國內,特別是在經濟修復過程中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推動融資成本穩(wěn)中有降。
此外,美聯儲加息可能導致的中美利差倒掛的影響也在減弱。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中美利差階段性倒掛并不會成為宏觀政策的掣肘。接受短期的利差倒掛,同時國內宏觀政策抓緊窗口期持續(xù)發(fā)力,用短暫的時間窗口換取未來經濟的平穩(wěn)增長和資本流動的穩(wěn)定更加重要。
多措并舉降低融資成本
上半年降準、降息、上繳結存利潤等措施“多箭齊發(fā)”,下半年降準、降息的空間還有多大?專家預計,后續(xù)降準、降息仍有空間,以推動企業(yè)融資成本下行,但將視經濟運行情況而定。
明明認為,降準需把握節(jié)奏,綜合考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信貸需求修復、政府債券集中發(fā)行、MLF集中到期等因素。“年中和年底前后是上述因素集中出現的時段,或許是降準落地的適宜窗口。”明明說。
今年以來,MLF利率和LPR均有所下行。在金融管理部門多次強調繼續(xù)推動降低企業(yè)融資成本的情況下,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下半年降息仍有空間。黃文濤表示,在美聯儲貨幣緊縮壓力緩解、國內發(fā)力穩(wěn)增長的背景下,下半年MLF利率或小幅下調一次。
由于5年期以上LPR與房貸掛鉤,因此市場對LPR是否下行頗為關注。信達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解運亮認為,新一輪LPR下行的抓手或為存款利率改革。當前銀行面臨的流動性和資本約束均不強,改革機制將推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有望進一步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為LPR下調創(chuàng)造空間。
解運亮進一步分析,相比1年期LPR,5年期以上LPR再度下行的可能性更大。原因在于今年以來短貸需求不弱,1年期LPR下行的必要性并不強,而5年期以上LPR下行對于穩(wěn)房貸和穩(wěn)預期的意義重大。
增量工具有預案
下半年,除了運用好已有的貨幣政策工具以外,為應對不確定性風險,增量政策工具的儲備是必要的。此外,結構性工具也有新設或新增額度的可能性。
“貨幣政策并非只有降準和降息。”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認為,從歷史經驗看,增量貨幣政策工具的謀劃常常會超越市場的固有認知。比如,2014年人民銀行創(chuàng)設抵押補充貸款(PSL),2015年設立國家專項建設基金,2020年推出了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明明表示,綜合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以及各類專項再貸款,今年有接近1.3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可供使用。此外,后續(xù)結構性工具仍有新設以及新增額度的可能性。
東吳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陶川認為,根據過往經驗,同時結合《扎實穩(wěn)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內容看,通過PSL對特定領域及部門提供穩(wěn)定長期資金是未來貨幣政策可以選擇的方向之一。若人民銀行重啟PSL,其資金投向將不僅僅用于棚改,也將對交通基礎設施等其他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傾斜。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認為,為補充下半年可能存在的資金缺口,或出臺類似PSL的政策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