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方納米銷售采購數據存疑,募資金額縮減了6億元
來源:財經參考 作者:王碩 發(fā)布時間:2019-04-11 06:29:51
4月8日,深圳市德方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方納米)公布了新股申購中簽結果,公司從3月29日上會到4月3日申購,用了不到半個月時間,資本進階之路頗為順暢。
可由于六成收入來自于寧德時代,銷售和采購數據存疑,三成利潤來自稅收優(yōu)惠和政府補助,募集資金由此前披露的9.95億元銳減至3.93億元,德方納米的IPO之路也充滿質疑。
財經參考注意到,德方納米股權比較分散,多方力量周旋下,公司控制權或存在風險。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吉學文持有公司27.05%的股份,孔令涌持有21.53%的股份,王允實持有10.08%的股份,三人共為公司的實控人,但持股比例均低于30%。
三人雖簽訂了《一致行動協議》,若未來其中股東通過增持股份謀求影響甚至控制公司,將會對公司管理團隊和業(yè)務經營的穩(wěn)定性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前身為深港產學研的深圳市松禾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松禾創(chuàng)投)為公司的第四大股東, 自2009年3月起,松禾創(chuàng)投數次共投入1,491.42萬元購得公司312.29萬股,按照此次每股41.78元的發(fā)行價,上市當日松禾創(chuàng)投持有的市值約為1.3億元。
蟄伏十年,松禾創(chuàng)投對德方納米的資本投資回報率約為10倍,這樣的溢價較為可觀。據了解,松禾創(chuàng)投的法人為厲偉,而厲偉為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之子。
銷售與采購數據與交易方披露相差千萬,2017年缺失寧德時代前五供應商之列
有了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大客戶背書,公司一路開掛,業(yè)績逐年大幅攀升。2015-2018年,德方納米實現營業(yè)收入分別為31,281.73萬元、 56,165.72萬元、85,485.15萬元和105,364.9萬元,同期實現凈利潤分別為6,690.85萬元、 7,560.81萬元、9,272.76萬元和9,811.62萬元。
財經參考留意到,報告期內,公司的六成收入來自于寧德時代。2016-2018年,公司對寧德時代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5,480.27萬元、57,796.82萬元和71,542.56萬元,占整個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3.17%、67.61%和67.9%,均超過50%,且逐年增加。同時遠大于對第二客戶湖北金泉的銷售收入,同期公司對湖北金泉的銷售額分別6,583.98萬元、11,151.71萬元和18,480.92萬元。
蹊蹺的是,公司披露的數據與交易方披露的數據卻存在不一致。據公司披露,2014-2016年,公司對寧德時代的銷售收入分別為0.24 億元、1.58 億元和3.55 億元,而據寧德時代披露,2014-2016年,公司一直為其第五大供應商,同期對公司額的采購數據分別為0.23億元、1.60億元、3.53億元。2017年,公司對寧德時代的銷售為5.78億元,未出現在寧德時代前五供應商之中。
同樣,公司對第二客戶湖北金泉的銷售數據與對方披露的采購數據也存在差異。據德方納米披露, 2017年,公司對湖北金泉的銷售數據分別為11,151.71萬元。資料顯示,湖北金泉為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根據億緯鋰能2017年年報披露顯示,其對前五供應商采購額分別為189,309,265.38元、125,805,213.68元、90,148,401.71元、86,884,978.12元和65,674,470.00元,并未出現公司披露的11,151.71萬元,此數據與億緯鋰能第二和第三供應商之間均存在1000余萬的差距。
與此同時,德方納米披露的采購數據也與對方披露的銷售數據存在“沖突”。報告期內,成都天齊鋰業(yè)有限公司一直為公司的第一大采購商。2017年,公司對其采購額分別為24,722.39萬元。成都天齊為天齊鋰業(yè)的全資子公司,根據天齊鋰業(yè)年報披露,2017年,前五客戶的銷售數據分別為1,083,323,923.66元、307,354,700.85元、272,487,179.49元、242,256,410.26元和212,911,111.11元,德方納米披露的采購數據與其相近的第四大客戶銷售數據也存在約500萬的差異。
是公司在“說謊”,還是統(tǒng)計口徑不一樣?為何會多處存在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數據差異?
產品價格持續(xù)下滑,三成利潤來自于稅收和政府“輸血”
碳納米管導電液是公司的另一產品,但報告期內此產品的銷量卻上演了過山車。其銷量由2016年的1,633.28噸銳增2017年的2,967.54噸,之后,又滑落至2018年的1,281.59噸。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2016年,公司碳納米管導電液的銷售收入遠低于銷量的增速,即增量與增收出現不匹配。
其實,這就是大客戶依賴癥所產生的“并發(fā)癥”。公司稱,公司碳納米管導電液銷量的增速遠高于銷售收入的增速,是公司銷售給比亞迪的代工碳納米管導電液銷售價格低于自產價格。而2018年,銷售收入及銷量均出現下降是由于比亞迪的需求量減少。
或許,公司的整體銷售也存在類似情形。報告期內,公司凈利潤的增長遠比不上營業(yè)收入的增長。由于對大客戶存在較大依賴,公司的議價能力較弱,報告期內,公司的產品價格連年下滑,2016-2018年,公司的主要產品納米磷酸鐵鋰價格分別為8.69萬元/噸、7.11萬元/噸和6.03萬元/噸。
由于主導產品的價格一路走低,公司的毛利率逐年下降。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公司磷酸鐵鋰的毛利率分別為27.8%、23.31%和20.43%,且2016年、2017年低于同行均值的31.45%、27.61%。同時,公司另一產品碳納米管導電液的毛利率也以41.47%、28.35%和14.43%呈現出更大幅度的下滑。
而德方納米能保持利潤的增長得益于稅收優(yōu)惠和國家補助,這兩項合計為公司貢獻了三成的利潤。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享受的稅收優(yōu)惠金額分別為1,195.38萬元、1,471.13萬元和1,614.04萬元;當期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1,014.91萬元、1,832.58萬元和1,992.71。公司享受的稅收優(yōu)惠、政府補助合計占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5.21%、31.24%和32.61%,占比較高且逐年攀升。
據相關媒體報道,由于新能源車補貼的調整和2017年沃特瑪關停事件的影響,2018年磷酸鐵鋰產量首次出現下滑,據統(tǒng)計,2018年全年磷酸鐵鋰的產量為6.82萬噸,相對于2017年的7.41萬噸產量下滑7.94%。
巧合的是,德方納米也大幅縮減了融資資金額。據2017年招股書披露,公司募集資金約為9.95億元;其中,6.02億元用于年產1.5萬噸納米磷酸鐵鋰項目,鋰動力研究項目計劃投入1.5億元、信息化建設項目計劃投入0.4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2億元。
而據最新披露顯示,公司擬募集金額縮減至3.93億元,減少了6.02億元,4個募投項目均出現了大幅度減額。
公司對此稱,為了抓住發(fā)展機遇,公司先行自籌資金投入項目,但從公司的貨幣儲量、借款和籌資來看,德方納米并不能支撐起這6.02億元的先行投入,數據顯示,2018年,公司的貨幣資金為1.02億元,短期借款為0.93億元,公司無長期借款,公司籌資活動現金流出為2.37億元且不一定全部進入到項目的建設中。
那么,公司的募集金額為何大幅減少?是由于毛利率下滑帶來的對公司估值的修正嗎?
可由于六成收入來自于寧德時代,銷售和采購數據存疑,三成利潤來自稅收優(yōu)惠和政府補助,募集資金由此前披露的9.95億元銳減至3.93億元,德方納米的IPO之路也充滿質疑。
財經參考注意到,德方納米股權比較分散,多方力量周旋下,公司控制權或存在風險。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吉學文持有公司27.05%的股份,孔令涌持有21.53%的股份,王允實持有10.08%的股份,三人共為公司的實控人,但持股比例均低于30%。
三人雖簽訂了《一致行動協議》,若未來其中股東通過增持股份謀求影響甚至控制公司,將會對公司管理團隊和業(yè)務經營的穩(wěn)定性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前身為深港產學研的深圳市松禾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松禾創(chuàng)投)為公司的第四大股東, 自2009年3月起,松禾創(chuàng)投數次共投入1,491.42萬元購得公司312.29萬股,按照此次每股41.78元的發(fā)行價,上市當日松禾創(chuàng)投持有的市值約為1.3億元。
蟄伏十年,松禾創(chuàng)投對德方納米的資本投資回報率約為10倍,這樣的溢價較為可觀。據了解,松禾創(chuàng)投的法人為厲偉,而厲偉為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之子。
銷售與采購數據與交易方披露相差千萬,2017年缺失寧德時代前五供應商之列
有了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大客戶背書,公司一路開掛,業(yè)績逐年大幅攀升。2015-2018年,德方納米實現營業(yè)收入分別為31,281.73萬元、 56,165.72萬元、85,485.15萬元和105,364.9萬元,同期實現凈利潤分別為6,690.85萬元、 7,560.81萬元、9,272.76萬元和9,811.62萬元。
財經參考留意到,報告期內,公司的六成收入來自于寧德時代。2016-2018年,公司對寧德時代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5,480.27萬元、57,796.82萬元和71,542.56萬元,占整個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3.17%、67.61%和67.9%,均超過50%,且逐年增加。同時遠大于對第二客戶湖北金泉的銷售收入,同期公司對湖北金泉的銷售額分別6,583.98萬元、11,151.71萬元和18,480.92萬元。
蹊蹺的是,公司披露的數據與交易方披露的數據卻存在不一致。據公司披露,2014-2016年,公司對寧德時代的銷售收入分別為0.24 億元、1.58 億元和3.55 億元,而據寧德時代披露,2014-2016年,公司一直為其第五大供應商,同期對公司額的采購數據分別為0.23億元、1.60億元、3.53億元。2017年,公司對寧德時代的銷售為5.78億元,未出現在寧德時代前五供應商之中。
同樣,公司對第二客戶湖北金泉的銷售數據與對方披露的采購數據也存在差異。據德方納米披露, 2017年,公司對湖北金泉的銷售數據分別為11,151.71萬元。資料顯示,湖北金泉為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根據億緯鋰能2017年年報披露顯示,其對前五供應商采購額分別為189,309,265.38元、125,805,213.68元、90,148,401.71元、86,884,978.12元和65,674,470.00元,并未出現公司披露的11,151.71萬元,此數據與億緯鋰能第二和第三供應商之間均存在1000余萬的差距。
與此同時,德方納米披露的采購數據也與對方披露的銷售數據存在“沖突”。報告期內,成都天齊鋰業(yè)有限公司一直為公司的第一大采購商。2017年,公司對其采購額分別為24,722.39萬元。成都天齊為天齊鋰業(yè)的全資子公司,根據天齊鋰業(yè)年報披露,2017年,前五客戶的銷售數據分別為1,083,323,923.66元、307,354,700.85元、272,487,179.49元、242,256,410.26元和212,911,111.11元,德方納米披露的采購數據與其相近的第四大客戶銷售數據也存在約500萬的差異。
是公司在“說謊”,還是統(tǒng)計口徑不一樣?為何會多處存在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數據差異?
產品價格持續(xù)下滑,三成利潤來自于稅收和政府“輸血”
碳納米管導電液是公司的另一產品,但報告期內此產品的銷量卻上演了過山車。其銷量由2016年的1,633.28噸銳增2017年的2,967.54噸,之后,又滑落至2018年的1,281.59噸。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2016年,公司碳納米管導電液的銷售收入遠低于銷量的增速,即增量與增收出現不匹配。
其實,這就是大客戶依賴癥所產生的“并發(fā)癥”。公司稱,公司碳納米管導電液銷量的增速遠高于銷售收入的增速,是公司銷售給比亞迪的代工碳納米管導電液銷售價格低于自產價格。而2018年,銷售收入及銷量均出現下降是由于比亞迪的需求量減少。
或許,公司的整體銷售也存在類似情形。報告期內,公司凈利潤的增長遠比不上營業(yè)收入的增長。由于對大客戶存在較大依賴,公司的議價能力較弱,報告期內,公司的產品價格連年下滑,2016-2018年,公司的主要產品納米磷酸鐵鋰價格分別為8.69萬元/噸、7.11萬元/噸和6.03萬元/噸。
由于主導產品的價格一路走低,公司的毛利率逐年下降。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公司磷酸鐵鋰的毛利率分別為27.8%、23.31%和20.43%,且2016年、2017年低于同行均值的31.45%、27.61%。同時,公司另一產品碳納米管導電液的毛利率也以41.47%、28.35%和14.43%呈現出更大幅度的下滑。
而德方納米能保持利潤的增長得益于稅收優(yōu)惠和國家補助,這兩項合計為公司貢獻了三成的利潤。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享受的稅收優(yōu)惠金額分別為1,195.38萬元、1,471.13萬元和1,614.04萬元;當期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1,014.91萬元、1,832.58萬元和1,992.71。公司享受的稅收優(yōu)惠、政府補助合計占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5.21%、31.24%和32.61%,占比較高且逐年攀升。
據相關媒體報道,由于新能源車補貼的調整和2017年沃特瑪關停事件的影響,2018年磷酸鐵鋰產量首次出現下滑,據統(tǒng)計,2018年全年磷酸鐵鋰的產量為6.82萬噸,相對于2017年的7.41萬噸產量下滑7.94%。
巧合的是,德方納米也大幅縮減了融資資金額。據2017年招股書披露,公司募集資金約為9.95億元;其中,6.02億元用于年產1.5萬噸納米磷酸鐵鋰項目,鋰動力研究項目計劃投入1.5億元、信息化建設項目計劃投入0.4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2億元。
而據最新披露顯示,公司擬募集金額縮減至3.93億元,減少了6.02億元,4個募投項目均出現了大幅度減額。
公司對此稱,為了抓住發(fā)展機遇,公司先行自籌資金投入項目,但從公司的貨幣儲量、借款和籌資來看,德方納米并不能支撐起這6.02億元的先行投入,數據顯示,2018年,公司的貨幣資金為1.02億元,短期借款為0.93億元,公司無長期借款,公司籌資活動現金流出為2.37億元且不一定全部進入到項目的建設中。
那么,公司的募集金額為何大幅減少?是由于毛利率下滑帶來的對公司估值的修正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