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社評:請大英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
來源:環(huán)球網(wǎng)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23-08-28 16:15:57
作為一家中國媒體,我們正式向大英博物館提出要求,請把所有通過非正當渠道獲取的中國文物無償?shù)貧w還中國,不要再采取抵觸、拖延和敷衍態(tài)度,首先要向全世界做出歸還的公開承諾,并盡快啟動這項早就該做的工作。同時,我們在道義上支持其他曾經(jīng)遭受英國劫掠的國家比如印度、尼日利亞、希臘等提出文物歸還的訴求。請英國政府在法律及相關程序上予以配合推動,這將是對英國是否真心誠意洗刷殖民污點、彌補歷史罪責的一種考驗和驗證。
大英博物館近日被曝約2000件館藏文物莫名其妙失蹤,不僅震動英國,還牽動所有在大英博物館有文物的國家的心。失蹤文物數(shù)量之巨大,案件持續(xù)時間之長,涉嫌監(jiān)守自盜的情況之嚴重,都讓人無法將此事與世界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聯(lián)系起來。人們質疑英國警方和館方為何遲遲不發(fā)布失竊文物的照片與詳細描述。不發(fā)布照片可能意味著,大英博物館仍然未能查明其龐大收藏中究竟有多少已經(jīng)丟失,大概率比2000件更多。
大英博物館 資料圖 圖源:視覺中國大英博物館 資料圖 圖源:視覺中國
關鍵是,大英博物館所收藏的多達800萬件巨量藏品中,絕大部分都來自英國之外的世界其他國家,而且相當部分是通過非正當渠道,甚至骯臟、罪惡的手段得來的。大英博物館因此獲得全球最大的“贓物接收者”之稱,展出“盜竊所得的文化財產(chǎn)”。換句話說,大英博物館沒有保管好的、弄丟弄壞的,其實主要是屬于其他國家的文化財產(chǎn),這怎能不讓人心疼。
這次丑聞所暴露出來的大英博物館在文物管理和安全防護方面的巨大漏洞,令一個流傳很久很廣的說法不攻自破,即“外國文物在大英博物館得到了更好的保護”。這個說法在受害國家里被一些人接受,間接削弱了向大英博物館追討文物的動力和決心。我們很懷疑,它是有人對發(fā)展中國家進行文化殖民洗腦的產(chǎn)物。
在大英博物館里有約2.3萬件來自中國的文物,其中約2000件長期展示,包括《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遼三彩羅漢像、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jīng)卷等極其珍貴的國寶,它們都是怎么從中國流失到大英博物館的,具體過程可能難以追溯。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們大多都是當年英國趁人之危、趁火打劫,甚至直接對中國制造劫難趁機劫掠或盜取得來的。只要英國不能證明哪一件藏品來自合法、干凈的渠道,那么這件藏品的母國就有權利去追索。
有著血腥、丑陋、可恥殖民歷史的英國,對待別人卻一直有著很強的道德優(yōu)越感,經(jīng)常站在道義高點上對別國的內部事務指手畫腳,甚至橫加干涉。我們真不知道,他們的道德優(yōu)越感是從哪里來的。我們建議英國在把手指向別人之前,先把自己的歷史欠賬給還上,主動地與曾經(jīng)遭受其殖民侵害的國家聯(lián)系,商討如何盡快歸還歷史贓物,而不是非等著別人找上門來,自己還推三阻四,再次給世人留下極不光彩的印象。
當?shù)貢r間2023年8月23日,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的非洲文物陳列室。圖源:視覺中國當?shù)貢r間2023年8月23日,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的非洲文物陳列室。圖源:視覺中國
多年來,大英博物館拒絕歸還文物的主要理由和依據(jù)是英國議會1963年修訂的《大英博物館法》,該法基本上禁止博物館返還任何藏品。這相當于英國給自家門上裝了一個門檻,然后跟失主說,因為這個門檻出不去門,所以沒法歸還。用自己設定的法律作為拒絕履行國際道義與責任的借口,這顯然是十分虛偽和滑稽的。大英博物館是英國殖民擴張歷史的一個縮影,就算他們已經(jīng)擦干凈了這些文物上邊掠奪者留下的指紋,也抹不去這些文物的真正歸屬。
有人說,大英博物館2000件文物的失蹤,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大的”的盜竊事件。在我們看來,大英博物館數(shù)以百萬計的文物有來路不正之嫌,更能說明什么樣的盜竊是“迄今為止最大的”。近日,希臘再次呼吁大英博物館歸還英國當年帶離帕特農(nóng)神廟的雕塑,卻被英國議員指責是“公然的機會主義”。這讓人們再次看到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傳統(tǒng)”。英國的這種老賴姿態(tài)和耍賴做派,是以大英博物館乃至整個英國的國家形象和聲譽為代價的,讓我們看看英國會撐到什么時候才來面對這個問題。(本文系《環(huán)球時報》社評,原題為:請大英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
責任編輯:崔理斯
大英博物館近日被曝約2000件館藏文物莫名其妙失蹤,不僅震動英國,還牽動所有在大英博物館有文物的國家的心。失蹤文物數(shù)量之巨大,案件持續(xù)時間之長,涉嫌監(jiān)守自盜的情況之嚴重,都讓人無法將此事與世界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聯(lián)系起來。人們質疑英國警方和館方為何遲遲不發(fā)布失竊文物的照片與詳細描述。不發(fā)布照片可能意味著,大英博物館仍然未能查明其龐大收藏中究竟有多少已經(jīng)丟失,大概率比2000件更多。
大英博物館 資料圖 圖源:視覺中國大英博物館 資料圖 圖源:視覺中國
關鍵是,大英博物館所收藏的多達800萬件巨量藏品中,絕大部分都來自英國之外的世界其他國家,而且相當部分是通過非正當渠道,甚至骯臟、罪惡的手段得來的。大英博物館因此獲得全球最大的“贓物接收者”之稱,展出“盜竊所得的文化財產(chǎn)”。換句話說,大英博物館沒有保管好的、弄丟弄壞的,其實主要是屬于其他國家的文化財產(chǎn),這怎能不讓人心疼。
這次丑聞所暴露出來的大英博物館在文物管理和安全防護方面的巨大漏洞,令一個流傳很久很廣的說法不攻自破,即“外國文物在大英博物館得到了更好的保護”。這個說法在受害國家里被一些人接受,間接削弱了向大英博物館追討文物的動力和決心。我們很懷疑,它是有人對發(fā)展中國家進行文化殖民洗腦的產(chǎn)物。
在大英博物館里有約2.3萬件來自中國的文物,其中約2000件長期展示,包括《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遼三彩羅漢像、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jīng)卷等極其珍貴的國寶,它們都是怎么從中國流失到大英博物館的,具體過程可能難以追溯。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們大多都是當年英國趁人之危、趁火打劫,甚至直接對中國制造劫難趁機劫掠或盜取得來的。只要英國不能證明哪一件藏品來自合法、干凈的渠道,那么這件藏品的母國就有權利去追索。
有著血腥、丑陋、可恥殖民歷史的英國,對待別人卻一直有著很強的道德優(yōu)越感,經(jīng)常站在道義高點上對別國的內部事務指手畫腳,甚至橫加干涉。我們真不知道,他們的道德優(yōu)越感是從哪里來的。我們建議英國在把手指向別人之前,先把自己的歷史欠賬給還上,主動地與曾經(jīng)遭受其殖民侵害的國家聯(lián)系,商討如何盡快歸還歷史贓物,而不是非等著別人找上門來,自己還推三阻四,再次給世人留下極不光彩的印象。
當?shù)貢r間2023年8月23日,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的非洲文物陳列室。圖源:視覺中國當?shù)貢r間2023年8月23日,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的非洲文物陳列室。圖源:視覺中國
多年來,大英博物館拒絕歸還文物的主要理由和依據(jù)是英國議會1963年修訂的《大英博物館法》,該法基本上禁止博物館返還任何藏品。這相當于英國給自家門上裝了一個門檻,然后跟失主說,因為這個門檻出不去門,所以沒法歸還。用自己設定的法律作為拒絕履行國際道義與責任的借口,這顯然是十分虛偽和滑稽的。大英博物館是英國殖民擴張歷史的一個縮影,就算他們已經(jīng)擦干凈了這些文物上邊掠奪者留下的指紋,也抹不去這些文物的真正歸屬。
有人說,大英博物館2000件文物的失蹤,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大的”的盜竊事件。在我們看來,大英博物館數(shù)以百萬計的文物有來路不正之嫌,更能說明什么樣的盜竊是“迄今為止最大的”。近日,希臘再次呼吁大英博物館歸還英國當年帶離帕特農(nóng)神廟的雕塑,卻被英國議員指責是“公然的機會主義”。這讓人們再次看到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傳統(tǒng)”。英國的這種老賴姿態(tài)和耍賴做派,是以大英博物館乃至整個英國的國家形象和聲譽為代價的,讓我們看看英國會撐到什么時候才來面對這個問題。(本文系《環(huán)球時報》社評,原題為:請大英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
責任編輯:崔理斯
下一篇:返回列表上一篇:一周內兩位將軍擔任“戎裝常委”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