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維股份是一家以“生態(tài)農業(yè)、大糧食、大食品”為主的跨行業(yè)、跨地區(qū)的大型企業(yè)集團,主要產品為“維維”牌豆奶粉及植物蛋白飲料系列產品,此外還有乳品、白酒、茶葉等系列產品。近三年來,公司營收在表面上雖然保持了持續(xù)小幅增長,分別同比增長了14.81%、4.1%和8.32%,但凈利潤表現卻是非常的一般,三年中竟然有兩年出現了大幅下滑,分別達-30.91%、30.5%和-29.28%,如若進一步考慮其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表現,則除了2016年能夠微盈1000多萬元外,2017年和2018年還分別虧損了0.86億和0.29億元。
在主營收入持續(xù)增長下,維維股份為何出現增收不增利局面?
梳理維維股份2018年各季度數據,發(fā)現公司2018年各季度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5.28億元、12.15億元、9.85億元和13.05億元,因屬于銷售淡季原因,第三季度收入略少了一些,但整體來看,其它各季度并沒有特別的異常變化。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在各季度相對穩(wěn)定的收入下,除了第一、第二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扣非凈利潤達到7182.62萬元、6248.08萬元之外,下半年的第三、四季度卻出現了大幅虧損,分別虧損了3504.60萬元和1.28億元。
雖然第三季度是銷售淡季,但第四季度卻是銷售旺季,與此同時,四個季度中的銷售毛利率還分別達到24.18%、26.54%、25.47%和16.55%,四季度銷售毛利率的大幅下滑導致公司可能出現虧損尚可理解,可為什么毛利率高于一季度的三季度還是出現虧損了呢?與此同時,在四季度毛利率大幅下滑且出現虧損下,公司為什么還要大力增加生產銷售呢?這不是越賣越虧嗎?
對于維維股份來說,若將公司2018年營業(yè)收入50.33億元跟同期營業(yè)成本38.76億元做對比,可知其仍有11.57億元的富余作為毛利額的,而既然公司擁有這樣的毛利水平,可為何還陷入了“不賺錢”的窘境呢?顯然這是需要公司給予合理解釋的。
在近期上交所下發(fā)的年報《問詢函》中,還曝露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公司在2018年動用了巨資去炒股了,而正是這個炒股的動機和決策以及資金來源引起了監(jiān)管層的注意,下發(fā)了問詢函。
對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如果資金相當充裕,為防止資產貶值適當理財買些固定收益品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維維股份大約每年50億元營業(yè)規(guī)模的情況下,其一年內買賣股票交易額竟然超過15億元,且還有數千萬元期貨交易額的情況就有些讓人質疑了,為什么公司不急于在主營業(yè)務上發(fā)力,而偏要在股票市場上打拼?上市公司真的不缺錢且股市中能掙到錢嗎?
表面上,維維股份似乎真的是不缺錢的,因為從其近三年賬上貨幣資金來看,均有11億~20億左右,然而若從其資產負債率來看,其又是非常缺錢的,從其近三年超過60%的負債率來看顯然是不低的,而且這個負債比率還是在逐年提升中,由2013年的53.88%提升至2018年末的64.8%。
那么,既然公司負債不低,按理說,其借來的錢一定是要積極用于主營業(yè)務提升其盈利能力的,可為什么公司要劍走偏鋒,進行股票、期貨交易呢?2018年年報披露,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項目中,股票期初余額為0元,期末余額為2.64億元;期貨期初余額1804萬元,期末余額4445萬元。報告期內公司購入股票9.20億元、售出股票6.00億元。
對于公司的這種大規(guī)模的股票交易行為,問詢函中,上交所明確要求公司解釋“(1)列示報告期內買賣股票、期貨名稱、發(fā)生時間以及金額情況;(2)核實并披露上述股票買賣及公允價值變動事項對報告期內公司損益造成的影響;(3)核實說明公司購買及處置上述股票、期貨事項履行的決策程序以及信息披露義務;(4)核實公司是否具備有效的內控制度對股票、期貨投資處置事項進行決策審批。”并要求其于6月10日前披露問詢函的回復,然而對于上交所的問詢,維維股份董事會于6月11日發(fā)布公告稱,將延期回復《問詢函》。
就維維股份2018年年報披露的投資收益數據來看,其投資股票市場基本是失策的,因為其股票買賣的投資收益為-2883.66萬元、公允價值變動損益-5735.30萬元;而期貨投資收益為1288.19萬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127.30萬元;期貨套期投資收益為0,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121.69萬元。綜合起來虧損了7081.78萬元。
對于炒股的資金來源,維維股份表示其股票、期貨的資金來源是自有資金及融資融券,頗有“有錢任性”態(tài)度,但需要注意的是,維維股份2018年末短期借款就有37億元,長期借款也有9311.32萬元,整體負債率高達64.8%,相較2017年的負債率提升了4個百分點。更為重要的是,因其高負債,公司每年用于償還負債的利息支出就高達2.15億元。如果公司不炒股,減少負債,僅這利息支出一項的減少就能增厚不少公司利潤,而如今急功近利去進行不專業(yè)的炒股,不但沒有讓公司掙錢,反而還虧損了7000多萬元。一進一出,誰更合適顯然是一目了然的。
值得一提的是,讓維維股份“吃虧”的不僅是股票、期貨交易,還有來自它的控股股東維維集團的影響。前者是買賣出現虧損,而后者則是控股股東巨額資金占用。
2018年年末,維維股份的其他應收款高達4.39億元,而上一年年末該項目金額為1.2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了3.12億元。在其他應收款中,上市公司對控股股東維維集團的其他應收款高達3.32億元,這屬于股權轉讓余款及往來款。或許該項目僅是由于某些正常經濟事項而自然形成的年末余額,不一定是出于控股股東的故意占用,但問題在于,在上市公司每年有數十億元借款下,為何控股股東還占用上市公司3億多元巨款不還?這不是給上市公司添加更大的資金壓力嗎?
當然,也可能是控股股東“看著”上市公司還有資金買賣股票和期貨,如此“有錢任性”,再者3億元也是非常可觀的一筆錢,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早收晚付的規(guī)則下先占用一段時間再說。但這種做法是否合理也是值得推敲的??偟膩砜?,如果維維股份不炒股,減少負債,也就讓控股股東沒有占用資金的“口實”,不但能避免主營業(yè)務外的虧損,還能不致于自己的錢在別人口袋里要不回來。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