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阿姆斯特丹、墨爾本、首爾、成都四城對話:后疫情時代城市文化如何復原和創(chuàng)新
10月28~29日,以“從文化空間到城市認同”為主題,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組委會(WCCF)主辦,成都傳媒集團承辦,每日經濟新聞執(zhí)行的“2020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在成都舉行。
29日下午,在東郊記憶·成都國際時尚產業(yè)園召開的主論壇上,一場別開生面的圓桌對話精彩呈現。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林錦泉、首爾藝術與文化基金會總監(jiān)金海波、阿姆斯特丹藝術和文化副市長圖里亞·梅利亞尼以及墨爾本市政府國際關系與市政部執(zhí)行部長索菲·特拉弗斯齊聚,以網絡連線形式就“疫情下城市文化的復原和更新”進行了深刻探討。
作為對話主持人的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秘書長保羅·歐文斯表示,在后疫情時代,如何復蘇和定位文化是當前面臨的問題之一。他表示:“文化能夠促進更加可持續(xù)的生活方式,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利用城市空間,要為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提供更多支持,創(chuàng)造更多數字機遇。”
疫情凸顯文化重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它不僅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給各行各業(yè)帶來新的挑戰(zhàn)。
歐文斯提到,在全球經濟受到巨大影響的同時,文化也正遭受威脅。在這個背景下,文化復原和保護的意義更顯重要。“很多旅游目的地都在擔心的是,會不會失去一些文化旅游者,文化設施會不會永久關閉,文化生態(tài)體系會不會受到破壞。”歐文斯說。
作為澳大利亞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城市,墨爾本連續(xù)近4個月實施封鎖措施,商店、學校等場所紛紛關閉。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分離化,一些群體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藝術家就包含在當中。”索菲·特拉弗斯在對話中說,“實際上,這些藝術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她以澳大利亞今年初發(fā)生的森林大火為例,“在這場事故中,是一些藝術家站出來表示,我們需要土地回填工程,是他們讓我們看到災情與自然、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氣候之間的關系。”
而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文化也發(fā)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在澳大利亞,很多社區(qū)抓住這樣一個機會,開啟很多機制撥款給藝術家舉辦活動,也利用他們在一些活動中籌措的資金來抗疫。一些主流的創(chuàng)意,也利用藝術手段把一些缺失的話題重新提到公眾面前。”特拉弗斯介紹。
圖里亞·梅利亞尼同樣強調這場疫情教會他們的道理,那就是文化越來越深刻的重要含義。
“通過疫情,我們發(fā)現,文化越來越重要,因為它擁有能夠把持有不同觀點的人匯聚到一起的強大力量。當人們由于社交隔離待在家里時,就感受到了他們強烈的文化需求。”梅利亞尼強調,“現在阿姆斯特丹游客銳減,疫情對城市經濟和城市身份認同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如今,每個人都已經取得共識,就是要讓文化生存下去,保護文化的生機,這是我們從疫情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
平衡文化數字化利弊
在疫情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是更多元的文化表現形式。
來自墨爾本的特拉弗斯說:“由于地區(qū)間受疫情影響程度不同,一些受疫情影響程度較小的城市開始加大他們的文化輸出,比如與姐妹城市共同舉辦文化活動,希望能夠打造文化新勢力。”
而韓國的改變首先體現在文化活動規(guī)模的削減上。金海波在對話中表示:“疫情要求我們必須要小規(guī)模進行規(guī)劃,因為明年的預算已經被大幅削減,我們需要靈活的應對措施。首先會削減一些集體活動的規(guī)模,取消大部分群眾聚集,大型節(jié)日活動等。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小型活動或個人活動會走到聚光燈下。”
據金海波介紹,由于韓國并未進行全面封鎖,因此對文化領域實行了去中心化的自治。“也就是說,開展文化項目的時候,藝術組織需要有更多自主性,可以更好地應對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此外,政府對文化機構的管理政策也會相對放寬。”
其中催生出一個新的表現形式是數字化文化項目。“以算法為驅動的文化活動是一種新現象。文化被當作一種工具,讓人工智能變得更人性化,利用算法進行選取,從而制定更個性化的文化服務,通過網絡傳播也能讓更多人接觸到這種文化。我將它稱作‘文化算法’。”金海波說。
但是,另一方面,金海波認為,應對疫情,并不是盲目把文化活動搬到線上。“在線上沒有足夠的成果就意味著沒有足夠的金錢補償給藝術家,所以首先必須解決這些問題。”此外,他認為,線上文化帶來的定制化服務更強調個人化,缺少對集體性的強調。
來自阿姆斯特丹的梅利亞尼也肯定了數字化在后疫情時代的重要性。“數字化在連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至關重要,尤其在周圍沒有文化場館的時候。但需要考慮的是,每一個城市如何管理數字化的問題,這也是我在阿姆斯特丹負責的主要內容之一。”
“保證平衡是很重要的方式,包括算法的平衡,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平衡,到底是完全開放人工智能還是半開放人工智能的平衡。”梅利亞尼說。
另一方面,數字化在成都文化相關產業(yè)的應用則體現在智慧旅游上。林錦泉介紹:“我們一直在持續(xù)推進智慧旅游,就是利用大數據來服務管理景區(qū)、旅行社,讓游客和市民參與文化和旅游活動的體驗性更好,受到更優(yōu)質的服務。”
文化復蘇需政策扶持
后疫情時代來臨,如何對城市文化進行復原和創(chuàng)新,是城市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從四地的討論中可以發(fā)現,城市文化的復蘇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特拉弗斯表示:“墨爾本對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個創(chuàng)意城市,我們有專門的政府部門開展創(chuàng)意城市的合資項目。在墨爾本的城市復蘇計劃中,文化藝術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致力于創(chuàng)造更多的文化產業(yè)就業(yè)機會,打造更多空間給藝術家,通過與州政府合作撥款,希望可以吸引人口回流到墨爾本。”
此外,墨爾本政府也在促進文化初創(chuàng)生態(tài)體系的建設。“我們致力于促進不同行業(yè)間的合作,墨爾本文化街項目就是與研發(fā)機構和高校共同創(chuàng)立的項目。在城市里面也建立了初創(chuàng)生態(tài)體系,吸引風投和投資者,為文化產業(yè)提供相應資金。”
林錦泉則分享了成都在疫情下對文旅產業(yè)的政策扶持所帶來的積極影響。他提到,在疫情最高峰時期,基于社交層面的文化消費基本停滯,成都文化和旅游產業(yè)受到巨大沖擊。“這個現象一直持續(xù)到3月份,3月份以后才逐步恢復,4、5月份恢復了50%,到7、8月份的時候恢復了大概80%,現在已經基本恢復正常。”他透露。
為促進文化旅游業(yè)健康發(fā)展,成都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出稅費減免緩解、文創(chuàng)貸款產品、加大政府采購支持力度等,助力成都文化旅游實現快速復蘇。
一組數據可以支撐。今年中秋國慶節(jié)假期期間,按可比口徑來測算,成都接待總人數恢復到去年同期90%以上,旅游收入恢復到去年同期80%以上。重點景區(qū)接待游客達到700多萬人次。
在阿姆斯特丹,到今年為止的城市復蘇基金中的35%來自政府撥款,而在荷蘭其他城市,這一數字僅占20%。
“城市應急預算里的1/3現在是用于文化產業(yè)的,同時我們提出了許多文化倡議,包括為當地藝術家申請補貼,提供社會服務,為失業(yè)人員提供就業(yè)再培訓等。另外,我們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幫助更多的人能更好地接觸到文化產業(yè)。未來,希望能夠給文化產業(yè)從業(yè)人員提供更多貸款。”梅利亞尼表示。
在韓國,政府在文化數字化轉型中也將起到重要作用。“政府可以與商業(yè)實體或平臺進行協同合作,以支持文化相關內容推出。”金海波說。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