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證券易主 一手締造驚天上市謎案的“關鍵先生”涂建功成身將退?
來源: 叩叩財訊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9-11-06 08:56:42
雖然當年那樁離奇的資本公案至今依然諸多懸念未解,但隨著王益、“明天系”、“涌金系”等一個個當年在資本市場叱咤風云的名字逐一隕落和近年來自身發(fā)展的差強人意,多年來一直被倒扣在太平洋證券頭上的“傳奇券商”光環(huán)也在漸漸被市場淡忘。
11月5日晚間,太平洋證券(SH.601099)——這家曾與諸多資本大鱷有著緊密交集的券商發(fā)布公告正式宣布易主,其稱第一大股東北京嘉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裕投資”)于2019年11月5日與華創(chuàng)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創(chuàng)證券”)簽訂《股份轉讓意向性協(xié)議》,嘉裕投資擬將其持有的不低于4億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5.8683%)轉讓給華創(chuàng)證券,該事項將可能導致公司第一大股東發(fā)生變更。
對太平洋證券上市的那段歷史稍有了解的市場人士應該清楚,在這樁看似普通的股權轉讓和券業(yè)收購案背后,是有著更深層次含義的:如果上述股權最終轉讓成行,這也意味著在十幾年前一手締造出震驚國內資本市場的太平洋證券上市一案的關鍵先生——涂建,終于拱手讓出了其對太平洋證券數(shù)年的把控或將正式功成身退。
公開資料顯示,涂建持有嘉裕投資28%的股份,為其第一大股東,其通過嘉裕投資實際把控著天平洋證券。
十二年來,太平洋證券上市的懸案猶如一直盤旋在A股市場上空的幽靈,時不時被市場人士當成某種不可言說之交易的樣本而詭異地被提及,當年這樁被外界解讀為充滿陰謀權術、資本糾葛以及政商內幕的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之特例,在給參與各方帶來豐厚利益的同時,似乎也給這些資本駕馭者們埋下了深深的詛咒——當年深度參與該事件的各方,如曾任證監(jiān)會副主席的王益、“涌金系”及其掌舵者魏東、曾以一己之力足以撼動國內資本市場的“明天系”實控人等等,都已經(jīng)相繼或判刑或入獄或死于非命,目前碩果僅余的便是這位曾被上交所聘為首席法律顧問、現(xiàn)任太平洋證券黨委書記兼實際控制者的涂建。
實際上,在該次向華創(chuàng)證券轉讓第一大股東之位之前,涂建控制的嘉裕投資已經(jīng)提前在二級市場上拉開了對太平洋證券的減持套現(xiàn)之路。
一個多月前的9月11日,太平洋證券發(fā)布公告稱,嘉裕投資因自身經(jīng)營需要,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1.36億股,套現(xiàn)金額4.77億元。
雖然在過去的十余年中,“明天系”、“涌金系”、王益及其關聯(lián)人士在太平洋證券中身影頻現(xiàn),且種種蛛絲馬跡與市場質疑都指向這些資本大鱷們?yōu)楫斈赀\作太平洋證券上市的始作俑者,但實際上,真正一手締造這樁上市神話的關鍵先生依然是如今太平洋證券的掌舵者——涂建。
“當年‘明天系’的確是提供資金的一方和資產的一方,說得更難聽一點,‘明天系’也只是利用資金優(yōu)勢搭了個順風車,整個項目的最核心操盤者還是涂建,你們可以去看看,誰才是太平洋證券上市的既得利益最大者,那么這個人肯定就是這個項目的最關鍵人員,毫無疑問,這個人就是涂建。”一位曾親身見證太平洋證券上市事件的接近于“明天系”的元老級市場人士在多年后曾向叩叩財訊回憶起當年那樁轟動一時的太平洋證券上市案時表示。
2018年7月之前,嘉裕投資還名為北京華信六合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華信六合”),而在其成立之初,其還有一個更早的名字為泰安市泰山華信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泰山華信”),最初注冊地也在山東泰安。
在2001年3月30日,泰山華信正式注冊成立之時,其由“明天系”旗下的明天控股有限公司與自然人魏鋒發(fā)起成立,魏鋒便是在2008年5月跳樓自殺的“涌金系”掌舵者魏東之兄。
在叩叩財訊獲得的一份最初的工商資料顯示,泰山華信注冊資本5000萬元,其中明天控股出資4500萬元,魏鋒出資500萬元,二者均為貨幣出資。法人代表為周虹文。
2003年1月6日,泰山華信注冊資本由5000萬元增至2億元,股東格局發(fā)生巨大變化:自然人吳井峰、張化昌、李強、何衛(wèi)峰分別出資4500萬元、1800萬元、2500萬元、2400萬元成為泰山華信的新股東,魏鋒則增資至4300萬元。
不到兩個月后,明天控股和魏鋒就從股東名單中消失。2003年3月3日,明天控股將其所持的泰山華信股權轉讓給自然人田中華,魏鋒將其泰山華信股份轉讓給自然人紀海。
據(jù)叩叩財訊查證,吳井峰、張化昌曾是北京通達利華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的同事,何衛(wèi)峰、李強則是北京天海方興科貿有限公司同事,田中華、紀海之前也均在北京同達志遠網(wǎng)絡系統(tǒng)工程有限公司就職。而這三家科技發(fā)展公司則皆為“明天系”眾多的殼公司之一。
2004年1月6日,為化解云南證券的經(jīng)營風險,彌補了云南證券1.65億元的保證金缺口,在全面接收了云南證券的客戶資產和員工后,太平洋證券注冊成立,其注冊資本6.65億元,泰山華信出資1億元,占比15.03%,為太平洋證券第二大股東,而“明天系”則通過另外兩家關聯(lián)公司出資2億元,成為太平洋證券的第一大股東。
“‘明天系’最初投資成立太平洋證券的目的在于除了與云南省政府建立良好政商關系外,也是希望能獲得多一張券商牌照,此時也并沒有想到短期內會實現(xiàn)上市。”上述接近于“明天系”系的元老級市場人士透露,按照當時的上市規(guī)則,太平洋證券剛剛成立,至少要盈利三年才能滿足上市要求,但涂建在其后的偶然出現(xiàn),則將這家剛剛成立不久且還處于虧損狀態(tài)的券商命運改寫。
公開資料顯示,涂建出生于1960年,1982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本科學歷,具有律師資格,曾任中國律師事務中心(1995年更名為德恒律師事務所)證券部副主任,中國律師事務中心副主任,德恒上海律師事務所主任,此間還曾擔任上交所首席法律顧問,2004年進入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下稱“貿促會”)擔任資產管理中心主任。
2005年前后,就在涂建任職貿促會官員期間,一次偶然的機會,涂建認識了同為北大畢業(yè)的“明天系”重要干將張宏斌,此時,張宏斌的另一個身份為時任太平洋證券副總裁、新時代證券常務副總裁,新時代證券為此時“明天系”旗下控股的另一家券商。
在搭上“明天系”這條線之后,2006年,涂建毅然決然地辭去公職下海出任太平洋證券黨委書記、董事。
在涂建到任太平洋證券的同時,作為太平洋證券原始股東之一的泰山華信的股權結構也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
2006年6月18日,田中華和吳井峰將所持泰山華信股權轉讓給自然人張憲,紀海和李強將所持泰山華信股權轉讓給鄭億華,何衛(wèi)峰和張化昌將所持泰山華信股權轉讓給周嵐。轉讓完成后,張憲、鄭億華和周嵐分別持有泰山華信45%、34%、21%的股權,張憲成為法人代表。其中,周嵐為涂建曾在德恒律師事務所的同時。
三個月后的2006年11月28日,張憲將其持有的4000萬元出資轉讓給涂建,鄭億華將其持有的1600萬元出資也轉讓給了涂建,轉讓完成后的股權結構為:涂建以貨幣出資5600萬元,出資比例28%;鄭億華以5200萬元出資占比26%,張憲和周嵐分別以5000萬元和4200萬元出資占比25%和21%。由此,涂建正式成為華信六合大股東。
據(jù)上述接近于“明天系”知情人士回憶,涂建到任太平洋證券后,便緊鑼密鼓地利用其自身的人脈關系開始運作太平洋上市的事情,成了太平洋上市過程中穿針引線的關鍵人物,其身影常穿梭于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證監(jiān)會辦公廳和云南省政府之間。
2007年12月28日,太平洋證券采用了一種既非IPO又非重組借殼的無先例方式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太平洋證券掛牌僅是以證監(jiān)會辦公廳向上交所發(fā)文的形式實現(xiàn)的,這一起非典型性案例一時間震驚整個資本市場,內幕質疑聲紛起。
隨著太平洋證券上市引發(fā)的資本市場多方質疑,2008年初,曾任證監(jiān)會副主席、時任國家開發(fā)銀行副行長的王益被監(jiān)管部門查,同年5月,“涌金系”掌門人魏東在北京其父母家跳樓自殺。斯時,這兩位資本大佬的相繼隕落,皆被市場認為與太平洋上市難逃干系。
兩年后的2010年3月30日,王益一案在北京第一中級法院受審,他被指控受賄1196萬余元。盡管檢方指控的事實不涉及證券交易,但巧合的是,王益案涉嫌行賄人李濤和周宏與王益家族關系密切,并都曾躋身太平洋證券的直接或間接股東。
涉嫌行賄王益的李濤,其真實身份是深圳利聯(lián)太陽百貨有限公司(下稱利聯(lián)百貨)的實際控制人,其多次向王益行賄538萬,而利聯(lián)百貨即是太平洋證券上市前夕突襲入股的股東之一。
2007年4月,太平洋證券增資擴股,有四家小股東入股,其中利聯(lián)百貨出資1000 萬元,持股0.67%。李濤之外,王益的弟弟王磊曾持股的天津市順盈科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也在此時增資的四家小股東之列,其增資1503萬元,持太平洋證券1%的原始股。
另一名涉嫌行賄者周宏被指控向王益行賄630萬元,可以確定的是,2007年,周宏也參與了太平洋證券的換股運作。
2010年初,在鎖定期滿后,“明天系”以“一參一控”為由悉數(shù)轉讓了其所持太平洋證券的股票,讓出了太平洋證券大股東之位,在狠賺一筆后,也由此與太平洋證券正式劃清關系。同時,涂建在完成與“明天系”的有關合作后,也正式解綁“明天系”,開始了獨立執(zhí)掌太平洋證券之路。
然而,太平洋證券的真正高光時刻或已經(jīng)留駐在了其十二年前上市的那一瞬間。
“業(yè)績一年不如一年,股價一落千丈”,這是股民們在上證e互動平臺上對太平洋證券最現(xiàn)實的寫照。
在2007年底頂著第七家上市券商頭銜上市的太平洋證券,在2017年、2018年上市券商排名中已經(jīng)連續(xù)名列倒數(shù)第一,其中,2018年其凈利潤更虧損9.23億,同比下滑894.03%。
據(jù)叩叩財訊初略統(tǒng)計,從2007年至2018年,其上市11年來,太平洋證券累計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18.22億元,凈利潤僅為24.51億元。
要知道,2018年,僅上市券商中便有6家券商營收超過111億元,9家凈利超過25億元。也就是說,太平洋證券上市十一年奮斗打拼的累計盈利,還不如這9家券商一年賺的多。
有意思的是,對比太平洋證券2007年上市首份年報和2018年報,發(fā)現(xiàn)公司這前后11年對“經(jīng)營計劃和為實現(xiàn)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所需的資金需求及使用計劃”的表述,幾乎沒有本質差別,除了增加“加強機構業(yè)務開拓”、“研究院做大賣方研究業(yè)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業(yè)務”等之外;甚至在2018年的計劃中還刪掉了“在適當時機設立或參控股基金管理公司、并購期貨公司”等擴張的計劃。
更令太平洋證券雪上加霜的是,近兩年來,其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yè)務頻頻踩雷。
據(jù)太平洋證券2019年半年報顯示,受益于2019年市場行情,公司業(yè)績雖然實現(xiàn)大幅度增長,但公司的信用業(yè)務由于部分股票質押業(yè)務違約,利息收入下降。2019年上半年公司資產總額349.37億元,同比減少17.6%。其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因受股票質押業(yè)務影響減少28.28億元。
一邊是萎靡不振的業(yè)績,另一面則是雪崩式的股價。
3.37元,是太平洋證券最新的股價,按此計算,其市值約為229億,與其2015年時期曾一度高達777億的市值相比,三年時間蒸發(fā)了近550億。
作為大股東的嘉裕投資為提振股價,在2018年7月曾一度提出的增持計劃,稱計劃6個月內累計增持1%至5%,然而截至計劃期滿,嘉裕投資僅增持了232.17萬股,占總股本的0.0341%,遠低于1%的增持下限。
面對經(jīng)營的困境和資金的緊缺,或許選擇在這樣此時身退,涂建有其迫不得已的選擇,但即便如此,掌舵太平洋證券十余年,這起無先例的上市事件也早已經(jīng)給其帶來了豐厚的資本回報。
在9月中旬通過大宗交易套現(xiàn)4.77億后,目前,在最新一次股權轉讓前,涂建控制的嘉裕投資還持有太平洋證券7.44億股,按照目前太平洋證券股價計算,市值約為25.1億左右,以涂建持有嘉裕投資的28%的股權計算,涂建獲得的收益將超過8.35億。
“公司和華創(chuàng)證券均從事綜合類證券業(yè)務,如本次股份轉讓最終得以實施,兩家證券公司將可能在業(yè)務和客戶資源等多方面進行合作。”在11月5日公告的這次股權轉讓的公告中,太平洋證券表示。
或許,隨著涂建等人的逐步退出和華創(chuàng)證券的加盟,注入新鮮力量的太平洋證券在“舊歷史”徹底翻頁之后,新的局面也許真的會到來,行業(yè)中排名與實力與太平洋證券相差無幾的華創(chuàng)證券,在與太平洋證券“弱”+“弱”聯(lián)手后,是否真的能打拼出一個1+1>2的局面,我們也和市場一樣,一起期待著太平洋證券一副全新局面的到來。